本文目录一览

1,麻烦说下 秋 和 孟的 含义 或者历史之类的 有的发下

秋季是四季之一,是夏季转至冬季的一个过渡季节,是从秋分(9月23日)开始,到冬至(12月22日)结束,在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是在北半球的春季(3、4、5月)为秋季。秋季的时候、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枫红的游客们。  字义  秋  秌、穐  qiū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harvest;mature]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秋季 [autumn]。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秋以为期。——《诗·卫风·氓》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  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  年 [year]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period of time]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问之秋。——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姓氏    划分  在中国秋季从立秋开始,到立冬结束。

麻烦说下 秋 和 孟的 含义 或者历史之类的 有的发下

2,秋字有什么涵义

秋季是四季之一,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迄今为止经历了约4600个春秋。中国人的生活史就是春播秋收的历史。 秋 : 别写:秌、穐、龝 qiū 1、(形声。繁体正字从禾从龟,龟亦声。“禾”指“谷物”、“收成”。“龟”指“龟验”,即春耕时烧灼龟甲以卜算秋天收成,到了秋收时节,谷物收成是否如龟卜预言的那样就实际见分晓了。本义:谷物收成时节、庄稼成熟季节。说明:古秋字的正体是从禾从龟,别体有从火的,那是指“灼龟之火”;或从龟下有火,那也是指“灼龟之火”。) 2、同本义 秋,禾谷熟也。——《说文》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3、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4、秋季。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秋以为期。——《诗·卫风·氓》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 5、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 6、年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 7、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是......的时候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问之秋。——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8、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9、姓氏 10、仓颉是造字,人手拉肩扛禾。千禾果实丰收归仓。 物候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在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相对于夏季,秋季的气温明显下降。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死去。 如对您有所帮助,请采纳好!
从字面看是五行属火,也可以说是这个人比较成熟的性格。

秋字有什么涵义

3,秋字的寓意是什么

秋秋字的周易起名属性:秋字的拼音:qiu  秋的繁体字:秌(若无繁体,则显示本字)秋字的起名笔画数:9   秋五行属什么:金秋字的取名数理吉凶:吉  秋是否为姓氏:是说明:“秋”字有几笔几画,是根据康熙字典及五格姓名学而来,并不一定与新华字典的笔划数相同。“秋”字五行属什么、“秋”字的取名吉凶,则是根据周易万物类象推断,仅供起名参考。附:带秋字的男孩名字大全 带秋字的女孩名字大全秋字的字意及解释:秋 <名>(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同本义 [harvest;mature]秋,禾谷熟也。——《说文》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秋季 [autumn]。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秋以为期。——《诗·卫风·氓》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年 [year]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period of time]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不问之秋。——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姓秋 〈形〉悲愁 [sad]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奔腾的样子 [gallopping]。如:秋秋(飞舞、奔腾的样子)喻容颜衰老 [old and feeble]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秋眉(衰白眉毛);秋鬓(衰白的鬓发);秋颜(衰老的容颜)在五行中属金,方位属西方,在乐为商,在色为白 [west]。如:秋方(西方);秋官(传说中五官之一,属白云,掌五行之金);秋陆(指西方)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white]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李白《古诗五十九首》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鬓(苍白的鬓发);秋霜(喻白发);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练(洁白的丝绢)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 [legal]。如:秋曹(刑部的别称);秋宪(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刑法)
拼 音 qiū 部 首 禾 笔 画 9解释:1.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高气爽。2.庄稼成熟的时期:麦~。3.指一年:千~万代。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5.姓。6.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造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拼音:qiū 简体总笔画:9 部首:禾繁体:秋 繁体总笔画:9 康熙字典笔画:9五行:金 浮图塔起名推荐用字流行度:知名度:主要字义:秋字的原义是指庄稼或庄稼的成熟、收落,后来引申指庄稼收获的季节(秋天〕。使用此字的名人:66%用在名字中的第一字,34%用在名字中的第二字。建议在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使用该字。含有“秋”字的四字成语:换一组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秋实春华:比喻德行和才华。秋水盈盈:形容眼神饱含感情。同“秋波盈盈”。琨玉秋霜: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秋拼音qiū-注音ㄑㄧㄡ, 部首禾 笔画数9 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象形 笔顺编号312344334 笔顺读写撇、横、竖、撇、点、点、撇、撇、捺 部外4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字意五行金 姓名学姓,常用字 繁简对应吉凶寓意吉 五笔TOY 繁简反向繁简符号异体字UNICODE79CC,241EB,2575B,25844,2584C,258E8,2591A,2591B,25920,271F8,2A501,2A6BC,2A6C1,97A6,7A50,9F9D,2575A, 统一码UNICODE79CB 仓颉HDF 郑码MFUO 四角29980 英语翻译autumn, fall; year 方言集汇◎ 粤语:cau1◎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u1 [梅县腔] ciu1 [海陆丰腔] ciu1 [宝安腔] ciu1 [陆丰腔] ciu1 [客英字典] ciu1 [沙头角腔] tsieu1 [东莞腔] ciu1 [客语拼音字汇] qiu1同音字丘丠邱俅芁莍萩蘒逑逎

秋字的寓意是什么

4,古诗秋思的诗意是什么

古诗《秋思》的诗意如下: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1. 原文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 关于作者张籍(约767年—约830年),唐朝诗人。字文昌,汉族,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诗意: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译文: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往。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扩展资料唐代诗人张籍,他的一首《秋思》写作思路与马致远、范仲淹不同,这首诗构思巧妙,也成为思秋诗当中的名篇,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张籍是苏州人,是韩愈的学生,与白居易非常的要好,与王建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他的诗歌显得非常的朴素自然,语言平实,但是寓意深刻。因此王安石对他非常的赞赏,说他的诗“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意思是说看上去非常的普通,但是却有高深的意境,看起来似乎是信手拈来,其实他是花了很大的心血。这首诗,看上去确实很寻常,讲述了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那就是给家里人写信。全诗只有28个字,却生动的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他没有写自己如何如何的思念家人,没有一个字写到思念,但是却从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作者对家人的深深的思念。首句写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起,许多人想到的也许是吃大闸蟹,如何去潇洒一番,但是作者却因此惹起乡愁,想到了老家的亲人是否安好,于是,他就起了写家书的念头。写家书的时候,又是心绪万千,对家人的种种挂念,心潮澎湃,家书写的非常长。尽管已经是将所有的念头都写进了家书,但还是唯恐有所遗漏,带信之人将要出发时,又把信打开了。这后两句可以说是全诗的高潮。通过这一细节,将信封粘上又重新打开看一遍,看看是否还要再加些什么,可见对家人的思念之深。虽是一千多年前的作品,但似乎人们还能看到他匆匆忙忙的写家书,对家人唯恐说不尽的那种焦急的状态。诗歌不在于如何的直抒胸臆,而在于以细节打动人,张籍的这首《秋思》让人读后,对于他的高超的笔法敬佩不已,同时他所表达出的真情厚意,使读者受到了感染,引起客居他乡的读者对家中亲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好的诗歌真有如此的效果。这首诗也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思乡经典之作。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诗意: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往。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出自:《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原文: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赏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小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的构思过程,应该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作者介绍: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唐代中后期诗人。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译文: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往。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扩展资料唐代诗人张籍,他的一首《秋思》写作思路与马致远、范仲淹不同,这首诗构思巧妙,也成为思秋诗当中的名篇,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张籍是苏州人,是韩愈的学生,与白居易非常的要好,与王建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他的诗歌显得非常的朴素自然,语言平实,但是寓意深刻。因此王安石对他非常的赞赏,说他的诗“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意思是说看上去非常的普通,但是却有高深的意境,看起来似乎是信手拈来,其实他是花了很大的心血。这首诗,看上去确实很寻常,讲述了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那就是给家里人写信。全诗只有28个字,却生动的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他没有写自己如何如何的思念家人,没有一个字写到思念,但是却从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作者对家人的深深的思念。首句写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起,许多人想到的也许是吃大闸蟹,如何去潇洒一番,但是作者却因此惹起乡愁,想到了老家的亲人是否安好,于是,他就起了写家书的念头。写家书的时候,又是心绪万千,对家人的种种挂念,心潮澎湃,家书写的非常长。尽管已经是将所有的念头都写进了家书,但还是唯恐有所遗漏,带信之人将要出发时,又把信打开了。这后两句可以说是全诗的高潮。通过这一细节,将信封粘上又重新打开看一遍,看看是否还要再加些什么,可见对家人的思念之深。虽是一千多年前的作品,但似乎人们还能看到他匆匆忙忙的写家书,对家人唯恐说不尽的那种焦急的状态。诗歌不在于如何的直抒胸臆,而在于以细节打动人,张籍的这首《秋思》让人读后,对于他的高超的笔法敬佩不已,同时他所表达出的真情厚意,使读者受到了感染,引起客居他乡的读者对家中亲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好的诗歌真有如此的效果。这首诗也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思乡经典之作。
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往。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出自:《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文章TAG:秋荐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什么  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