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食物可以祛湿

祛湿的,我觉得还是喝一些凉茶比较好,类似白云山星群夏桑菊这种。

什么食物可以祛湿

2,祛湿排毒吃什么好

简单的就是喝(稀健薏米红豆茶)你自己看啦、。,。。
吃些薏米、赤小豆、冬瓜、海带、绿豆等利湿健脾的食物,或者喝稀健薏米红豆茶,忌酒,忌生冷油腻。
体内有湿气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病和顽固性病的病因,如湿疹等。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中医养生理论认为,药食同源,有些中药即是药材,也是食物。下面介绍药食同源的两味中药,即薏米和红豆,祛湿排毒效果好。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为“赤小豆”,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等功效,另外因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无规律,缺乏运动,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薏米和红豆是很好的养生选择。 将两味中药熬成红豆薏米粥,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中医专家提醒,除了熬成红豆薏米粥,人们可根据各种食物的性、味,举一反三,自己进行加减,组成适合自身体质的饮食处方。这样,食物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养生佳品。 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薏米红豆加百合、莲子。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贪睡、心中空虚:薏米红豆加桂圆。 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薏米红豆加生姜。 肾虚:薏米红豆加黑豆。 泄泻、腹痛、糖尿病:薏米红豆加南瓜。 体虚、早泄、遗精、夜尿过多:薏米红豆加芡实。 脚气:薏米红豆加黄豆。 咳嗽:意米红豆加梨。 食欲不振、身体羸瘦:薏米红豆加山药。 孕妇:减薏米,加少量黄芪、党参。 产妇:减薏米,加大枣、小米、红糖。 中医提醒,孕妇及产妇不宜服用薏米。另外,人们不要因为薏米有很多药用价值,而过多食用,以免造成消化不良。这是因为薏米含的醣类黏性较高,过量食用会妨碍消化。
芒果,是少数富蛋白质的水果,多吃易饱。传统上说它能益眼、润泽皮肤,估计是含有胡萝卜素的原因。其核亦可作药用,能解毒消滞、降压。   据中医食疗性味分析,芒果属于性平味甘、解渴生津的果品。生食能止呕,治晕船浪,效用与酸话梅一样。不惯坐船者,饱受颠簸后胸口翳闷,不妨将芒果当「药」。孕妇作闷作呕时,可吃芒果肉或以芒果煎水进食。唯一要注意的是,芒果性质带湿毒,若本身患有皮肤病或肿瘤,应紧记避免进食。   「湿」是中医学上六个致病原因之一。皮肤病如湿疹、疮疡流脓,妇科病如白带,内科病如水肿、脚气等,都可谓之「湿」,体质带湿者再进食湿毒食物如芒果,可能会令情况恶化。反而有些人会担心,吃芒果令青春豆增加,这想法则属过虑。   芒果未熟时,果蒂部位会有白色汁液渗出,估计这可能是致敏原因。无论如何,虚寒咳嗽(喉痒痰白)者应避免进食,以免令喉头痕痒。而哮喘患者,亦应遵照医生咐嘱戒吃。其实,不止中医有此嘱咐,西医也有将芒果列入哮喘忌口清单。根据个人经验,即使本身没有敏感者,一口气吃数个芒果也会实时有失声之感。幸好,那喉涸声嘶,嘴唇浮肿的后遗症,可实时用淡盐水漱口化解。既敏感又嗜芒果者,或可吃芒果干解馋,既开胃又消滞。

祛湿排毒吃什么好

3,健脾去湿的吃什么食物

赤小豆  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用,皮肤湿疹多因脾虚失运,湿毒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湿、清热利水的作用,皮肤湿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复痊愈,故无论急慢性皮肤湿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若将赤小豆研为极细粉末,撒患处或用鸡蛋清调和涂患处,亦颇适宜。  薏苡仁  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清热的作用,皮肤湿疹,湿热为患,食之颇宜。《本草新编》云: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阴阳不伤,湿病易去。……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薏苡仁甘淡利湿而健脾,利湿而不伤正,补脾而兼能利湿,药食兼用,最为有益。  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药亦食,能补脾胃、化湿热。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药品化义》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皮肤湿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运而湿热去,有利于治愈湿疹顽症。  绿豆  性凉,味甘,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它可以主丹毒烦热,风疹,治痘毒,疗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均借其清热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湿清热。  冬瓜  性凉,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热作用。丝瓜  性凉,味甘,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热、凉血、解毒的效果。《医学入门》中曾说: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痈、疔疮。这类病症,多因湿热为患,同皮肤湿疹一样,食用丝瓜,均能达到去湿热、解湿毒的目的。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饮,同样可以收到清利湿热的效果。  山药  性平,味甘,功在补脾胃、健脾运。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汤皆可。  白茯苓  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渗湿,故皮肤湿疹者宜食。《用药法象》中说茯苓淡能利窍,益脾逐水,除湿之圣药。《药品化义》中说它:治下部湿热,淋沥水肿,便溺黄赤。这些都与下肢皮肤湿疹一样,同为湿热为患,故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  枸杞子  性凉,味甘苦。《日华子本草》说它能消热毒,散疮肿。皮肤湿疹患者如感到皮肤瘙痒或发出红疹,小便不利,尿色赤黄,口鼻火热的现象,可能是血热所致,枸杞头有清理血热作用,用枸杞头煮汤饮服,可见疗效。  黄瓜  性凉,味甘,可除热、利水、解毒。《滇南本草》载:解疮癣热毒。《本草求真》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故湿热为患的皮肤湿疹病人,宜常吃黄瓜,生吃、凉拌、烧食皆可。  金针菜  俗称黄花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凡急性或亚急性皮肤湿疹以及合并感染者,均宜常食。《日华子本草》云:金针菜治小便赤涩。《本草纲目》说它消食,利湿热。实质皆取金针菜凉降之性,湿去热清,湿疹自愈。近代有学者认为,常吃金针菜,能增强皮肤韧性和弹力,保护表皮与真皮组织细胞,加速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抵御内外各种不良因素对皮肤的刺激侵蚀,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荸荠  性寒,味甘,能清热、化痰、消积。唐·孟诜说它消风毒。《本草再新》记载: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前人还有用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这些都说明荸荠有消风、清热、利湿的功效,故皮肤湿疹患者宜食之。  金银花  性寒,味甘,最善清热解毒,皮肤湿疹合并感染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载:金银花清热,解诸疮。《生草药备要》说它去皮肤血热。《本草备要》亦称:治疥癣。尤其是急性和亚急性皮肤湿疹患者,用金银花煎水代茶,颇有裨益。  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皮肤湿疹者宜食。《医林纂要》认为: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本草经疏》认为鲫鱼能主诸疮久不瘥。并说鲫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泥鳅  性平,味甘,既能补中气,又可祛湿邪,急慢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记载:煮食治疮癣。现代《四川中药志》亦云: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对 ,不要泻火,因为是脾胃弱,运化不力的缘故比如苍术,砂仁都是健脾燥湿的,到药店买点回来熬水喝啊食物山药,薏苡仁等的
参苓白术丸效果较好.。 常见的去湿食物包括冬瓜、薏仁、水芹、扁豆、洋葱、鲫鱼等。推荐三款简单的食疗方:薏仁粥,即用薏仁浸泡煮粥,如果有条件,放上荷叶、陈皮更好,每天食用,清热去湿;冬瓜汤,不要太油腻,可以用高汤调汤,简单放一些海米、紫菜或瘦肉等,可健脾去湿;红小豆鲫鱼汤,把红小豆洗净浸泡,和煎过的鲫鱼一起加清水煲汤,可去湿解疲劳
山药 不错的,即可以当菜吃,又可以当药物
赤小豆 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用,皮肤湿疹多因脾虚失运,湿毒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湿、清热利水的作用,皮肤湿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复痊愈,故无论急慢性皮肤湿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若将赤小豆研为极细粉末,撒患处或用鸡蛋清调和涂患处,亦颇适宜。 薏苡仁 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清热的作用,皮肤湿疹,湿热为患,食之颇宜。《本草新编》云: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阴阳不伤,湿病易去。……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薏苡仁甘淡利湿而健脾,利湿而不伤正,补脾而兼能利湿,药食兼用,最为有益。 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药亦食,能补脾胃、化湿热。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药品化义》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皮肤湿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运而湿热去,有利于治愈湿疹顽症。 绿豆 性凉,味甘,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它可以主丹毒烦热,风疹,治痘毒,疗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均借其清热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湿清热。 冬瓜 性凉,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热作用。 丝瓜 性凉,味甘,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热、凉血、解毒的效果。《医学入门》中曾说: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痈、疔疮。这类病症,多因湿热为患,同皮肤湿疹一样,食用丝瓜,均能达到去湿热、解湿毒的目的。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饮,同样可以收到清利湿热的效果。 山药 性平,味甘,功在补脾胃、健脾运。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汤皆可。 白茯苓 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渗湿,故皮肤湿疹者宜食。《用药法象》中说茯苓淡能利窍,益脾逐水,除湿之圣药。《药品化义》中说它:治下部湿热,淋沥水肿,便溺黄赤。这些都与下肢皮肤湿疹一样,同为湿热为患,故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 枸杞子 性凉,味甘苦。《日华子本草》说它能消热毒,散疮肿。皮肤湿疹患者如感到皮肤瘙痒或发出红疹,小便不利,尿色赤黄,口鼻火热的现象,可能是血热所致,枸杞头有清理血热作用,用枸杞头煮汤饮服,可见疗效。 黄瓜 性凉,味甘,可除热、利水、解毒。《滇南本草》载:解疮癣热毒。《本草求真》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故湿热为患的皮肤湿疹病人,宜常吃黄瓜,生吃、凉拌、烧食皆可。 金针菜 俗称黄花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凡急性或亚急性皮肤湿疹以及合并感染者,均宜常食。《日华子本草》云:金针菜治小便赤涩。《本草纲目》说它消食,利湿热。实质皆取金针菜凉降之性,湿去热清,湿疹自愈。近代有学者认为,常吃金针菜,能增强皮肤韧性和弹力,保护表皮与真皮组织细胞,加速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抵御内外各种不良因素对皮肤的刺激侵蚀,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荸荠 性寒,味甘,能清热、化痰、消积。唐·孟诜说它消风毒。《本草再新》记载: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前人还有用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这些都说明荸荠有消风、清热、利湿的功效,故皮肤湿疹患者宜食之。 金银花 性寒,味甘,最善清热解毒,皮肤湿疹合并感染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载:金银花清热,解诸疮。《生草药备要》说它去皮肤血热。《本草备要》亦称:治疥癣。尤其是急性和亚急性皮肤湿疹患者,用金银花煎水代茶,颇有裨益。 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皮肤湿疹者宜食。《医林纂要》认为: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本草经疏》认为鲫鱼能主诸疮久不瘥。并说鲫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泥鳅 性平,味甘,既能补中气,又可祛湿邪,急慢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记载:煮食治疮癣。现代《四川中药志》亦云: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对 ,不要泻火,因为是脾胃弱,运化不力的缘故 比如苍术,砂仁都是健脾燥湿的,到药店买点回来熬水喝啊 山药薏苡仁粥,山药偏重于健脾,薏苡仁偏终于祛湿,两药合用即可健脾祛湿 ws2010-03-05 16:25 [url=javascript:void(0);]检举[/url] 参苓白术丸效果较好.。 常见的去湿食物包括冬瓜、薏仁、水芹、扁豆、洋葱、鲫鱼等。推荐三款简单的食疗方:薏仁粥,即用薏仁浸泡煮粥,如果有条件,放上荷叶、陈皮更好,每天食用,清热去湿;冬瓜汤,不要太油腻,可以用高汤调汤,简单放一些海米、紫菜或瘦肉等,可健脾去湿;红小豆鲫鱼汤,把红小豆洗净浸泡,和煎过的鲫鱼一起加清水煲汤,可去湿解疲劳 健脾的食物有: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小米、莲子、苋实、猪肚、鸭、鹌鹑等。 去湿的食物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美食,而美食离不开调味品。调味品让食物有了不…

健脾去湿的吃什么食物

4,去湿气的食物 夏季祛湿吃什么好

如何去体内湿气 传统医学认为,夏秋之交热而多雨,湿气较重。湿邪过盛可致病。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 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数千年前中医就提到气候环境变化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其中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造成湿留体内 以中医而言,会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做为祛湿法宝。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随身佩带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气候回暖、细菌病毒号发的五月端午,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蓝、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气饮水之意。 现代药学也发现,这些芳香植物确有抗病毒功效,如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苦温的中药甘姜如同慢墩火,缓缓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 中医教你除身体的湿 但要真正去体内湿气,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下手。中医提供以下方法,让你轻松除去身体浊重湿气,重新恢复神清气爽。 第1招 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第3招避环境的湿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清热祛湿粥 原料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 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用法 温热服食。 疗效 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注意事项 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吃点热汤面,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 消暑健脾祛湿汤 【成份】 蜜枣、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陈皮。 【功能】 清热解暑、巩固排泄及消化系统功能。 【服用方法】 (2-4人份量) 将瘦肉6两飞水后与各汤料及六汤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内。煲约两小时,加适量盐调味。 绿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小; (2)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夏令健脾通便祛湿的典型食疗粥方。 丝瓜咸蛋麦片粥 原料:丝瓜100克,咸蛋1个,麦片50克,粳米100克,麻油适量,葱末、酒、盐、味精少许。 制法: (1)丝瓜洗净刨皮切丁:咸蛋1煮热,剥壳切成小粒;粳米漂洗浸泡待用。 (2)在开水锅中放人粳米,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烧至米开花,放人麦片、丝瓜丁和咸蛋粒,熬制成粥后,加盐、酒、味精,撒人葱末,滴淋麻油。 具有滋阴清肺、益肝健脾、生津止渴的作用。 藕丝百合汤 原料:藉100克,百合5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藕洗净削皮切细丝;百合剥片切丝待用。 (2)开水锅中,加入藕丝和百合丝,烧开后改小火熬成汁,耦丝和百合丝烧至酥烂,加入冰糖。 为健脾开胃、清热防暑的夏季营养汤水。 天气热了,饮食也应该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了。夏天要享受食疗的好处,可以选择一些祛湿清热的食物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 此时的饮食应逐渐转为清淡食品,多食用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类、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应选择清淡而富有营养,又能消暑益气的蔬菜,如豆芽、豆腐、蘑菇、木耳、海带、茄子、西红柿以及各种绿叶蔬菜。而性味辛温、苦寒的蔬菜,如生姜、辣椒等宜少吃或不吃。 热气蒸人之际,人体毛孔张开,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多饮凉开水;橘子精、菠萝精、山楂精等,可用冷开水冲饮,而冰棒、汽水等冷饮则宜少吃少喝。这些寒凉食物不但营养低,热量高,更有损脾胃,体质虚弱或容易腹泻人士应该少吃为佳。 具体来说,多吃赤小豆有利尿功效,冬瓜、莲叶能消暑祛湿,扁豆则能健脾祛湿,苦瓜、苦菜、马兰头等带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热,又有营养。 另外,我们还应“因人进食”。有的人体质虚寒,芥菜、西瓜等寒凉食物就不应多吃。 1 健脾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2 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3 清热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土茯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祛湿,清热毒。 4 鹌鹑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祛湿,润肺化痰。 5 横脷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猪横脷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祛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6 草龟祛湿汤 (3~5人分量)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茯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茯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祛湿及解毒功效。
何谓湿热   一年中,除春夏秋冬四季外,中医还有“长夏”一说,即夏末初秋、眼下高温酷暑季节这段时间。   高温酷热后,接连阴雨绵绵,人体极易感受外来湿邪的侵袭,出现浑身无力、舌苔浊腻、脾胃不合、食欲下降、心烦焦躁、头身困重、口渴恶心等,中医称此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   温病的一种,表面发热、头痛、尿黄而短、身重而痛、苔黄腻。易引发黄疸、膀胱炎、痢疾等病症。   湿热是湿邪化热内蕴会烦热,口苦,胸痞,黄疸,小便短赤,湿疹,要清热燥湿,利水,利胆,可多吃细米,白萝卜,马蹄,白菜这些清热利水的食物。 [编辑本段]症状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编辑本段]饮食   靓汤 赶走“湿气”   春季气候多变而且湿气重。注重汤水的广东人,这时多会做些“去湿汤”调理身体。这次我们请了食养坊的行政总厨梁顺照师傅,按一个人的分量开了四张春天“去湿”的“汤方子”,让不时不食的饮食精神,于中有所体现   ◆板蓝根炖猪腱 材料:板蓝根8克、猪腱60克、姜1片、蜜枣半粒。   做法:清洗猪腱(即猪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板蓝根片,然后把所有   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保温至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提点:猪腱肉质嫩滑,经过炖煮以后稍带肉质纤维,颇有咬头,蘸点豉油来吃是不少男士的至爱。   评点:汤色深沉,中药味道也比较浓,怕喝中药的人可能相当抗拒,但喝了以后喉咙很舒服。   ◆土茯苓炖水蛇   材料: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红枣两粒、姜1片。   做法:水蛇当刂好切段,洗干净,飞水(用热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后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提点:买时要区分“水蛇”和“泥蛇”,泥蛇皮色较黑。它们外貌非常相似,但炖汤效果有很大区别,水蛇汤色清澈鲜甜。炖汤水蛇最好选几两重的小蛇,更易出味。   评点:汤水较滋补,蛇肉鲜甜,味道比很多炖汤要饱和。   ◆鸡骨草炖猪横脷   材料:鸡骨草5克、猪横鶪80克,姜1片、蜜枣半粒。   做法:先把鸡骨草、猪横脷清洗干净,然后把全部材料一起放进炖盅内,猛火炖够3小时,待炖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提点:鸡骨草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冲洗掉鸡骨草上的泥沙和杂质。   评点:汤清甘甜,倒没有一点中药味,是广东传统的清热去湿汤水,据说可以清肝火、健肠胃。   ◆鲜桑叶炖猪腱   材料:鲜桑叶5克、猪腱肉60克、蜜枣半粒、姜1片。   做法:清洗猪腱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鲜桑叶,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提点:3-5月鲜桑叶最多,大家不要错过了。嫩叶可煮吃,炖汤的话,老叶也无妨。   评点: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搭配。桑叶炖过以后,鲜嫩颜色还可以保留下来,吃起来鲜甜可口,留在汤里的清香,是春天树木抽芽的新鲜味道。   炖清汤的小秘诀   现在有了电子炖盅,早上上班前放料炖汤,自动保温,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炖起汤来似乎容易了很多。不过要做出一盅上好的炖汤,还要讲究一些小秘诀,梁师傅向我们透露了一些炖汤秘诀:   炖汤虽然材料是全部放进盅里炖,但放置的时候有讲究,先放肉垫底,再把药材、配料放在上面来炖,汤水会更加清澈。盅外的水不要贪多,因为水太多,会在煮开时渗入盅内,   冲淡汤味。   然后要掌握火候。电子炖盅可以不用看火,一劳永逸,猛火煲足3小时。但如果有时间看火,还是前半小时要用猛火,使盅内的水炖开,之后可以收为文火,这样同样炖3小时,   汤味更足。   汤料的处理一般很简单,不过如果有水鱼、水蛇一类带比较浓腥味的肉类,炖之前就一定要飞水,再加入姜片辟味。   竹笋西瓜皮鲤鱼汤   ·配 料: 鲤鱼1条(约750克),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 克,眉豆60克,生姜、红枣各适量   ·特 色: 祛湿降浊,健脾利水。适用于身重困倦、小便短小、高血压。竹笋是一种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素的食品,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防治便秘之功效,也有防癌的作用   ·操 作: ①竹笋削去硬壳,再削老皮,横切片,水浸 1天;鲤鱼去鳃、内脏、不去鳞,洗净略煎黄;眉豆、西瓜皮、生姜、红枣(去核)洗净。   ②把全部材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堡2小时,加精盐调味供用   玉须泥鳅汤   ·配 料: 〖主料〗:中大泥鳅300克,鸡胸脯肉150克,猪小排骨100克,玉米须15克   〖辅料〗:葱1根,生姜数片   〖调料/腌料〗:盐少许,麻油数滴   ·特 色: 泥鳅味甘性平,可补中益肾,可祛湿消渴;玉米须味甘性平,可平肝清热,可利尿祛湿。与猪小排骨、鸡胸脯合炖,对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疔疮热毒、高血压、黄疸肝炎等有一定疗效   ·操 作: (1) 将泥鳅剪开腹部,洗净,用沸水氽过后,捞起,沥干。   (2) 猪小排骨斩块,装入砂锅,上置泥鳅。   (3) 放入姜、葱,加入适量沸水;玉米须用纱布扎紧,也置入砂锅内。   (4) 用文火煲至五六成熟时,放入鸡胸脯肉丝,继续煲至熟烂为度。   (5) 食用时除去姜、葱、玉米须,加入盐、麻油调味   润燥黄豆肉排汤   ·配 料: 黄豆(大豆)100克,肉排骨250克   ·特 色: 此汤有除湿热、祛湿气、肠胃燥结、解毒、治疗脚气、湿痹等功效。黄豆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等,少食长食有益,多食则令人肥胖。   ·操 作: 黄豆略先浸15分钟,肉排骨洗净后用少许盐腌搽半小时,然后斩开放入煲中,加入黄豆、水4至5碗,文火煲至2小时,拭豆稔即汤成,食饮随意,全家适用   白玉猪小肚汤   ·配 料: 白茅根60克、玉米须60克、红枣10个、猪小肚500克   ·特 色: 祛湿消肿。   ·操 作: 将猪小肚洗净切块,用盐、生粉拌擦,再冲洗干净。先放入开水锅煮15分钟,取出在清水中冲洗。红枣去核后,与白茅根、玉米须一起洗净,用清水稍浸泡片刻,再与猪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内,加入清水8碗左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2个小时,可加入适量食盐和少量生油。   祝你身体健康,   薏仁是能够去湿热的,另外,还有一些能去湿热的食谱,如:   淡菜淮实山斑鱼汤   功效:健脾理肝,去湿热。   适应症:不思饮食,浑身粘糊糊,消化不良等。   材料:淡菜50克(洗净),淮山药100克,肇芡实50克,山斑鱼约250克(用隔渣袋包好)。   制法:清水适量,煲约3小时,调味食用。   豆芽节瓜沙丁鱼汤   功效:清肺热,除痰火,利尿去湿。   适应症:肺脏燥热,口淡舌白,喉痒,小便色黄,大便不畅等。   材料:大豆芽菜200克,节瓜1个,沙丁鱼(或大眼鸡鱼)约250克,生姜4片。   制法:清水适量,煲约1小时,调味饮用。   老黄瓜陈肾汤   功效:清热解湿,预防喉炎。   适应症:身体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   材料:老黄瓜约75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鲜鸭肾2个(先出水)。   制法:清水适量,煲约3小时,调味饮用。   节瓜薏米淡菜汤   功效:清暑利湿,健脾开胃。   适应症:精神困倦,小便不畅等。   材料:节瓜约500克,生薏米75克,淡菜100克(洗净),陈皮25克。   制法:适量清水,煲约1小时半,调味饮用。   春季常用瓜菜类汤水材料   冬瓜(养胃生津、去湿泻热)   紫菜(和血养心、清烦涤湿)   豆腐(清热润燥、生津解毒)   鱼翅瓜(清湿养胃、生津止渴)   马蹄(除胸膈实热、利尿降压)   芥菜(清暑解热、明目、下气)   海带(行水化湿、除痰、止带浊)   粟米(利尿降压、增强心血管弹力)   生苦瓜(清湿毒、利尿解暑、清心明目)   老黄瓜(清湿解暑、止渴利尿、解毒消炎)   枸杞叶(除骨节疼痛、清血热、治皮肤痕痒)   丝瓜(清湿痰、通便秘、利小便、除口臭)   温和去湿、解热、消滞、滑大便的平安茶   处方:绵茵陈,川忍冬各15克,川加皮15克钱,夏枯草15克,藿香、甘草各10克,谷芽25克。   做法:3碗半水煎至1大碗服用,具有去湿消滞、清热、平肝等作用。
吃薏米红豆可以祛湿,我偶尔会煮着吃,不过上班不方便,一般我在公司都是喝稀健薏米红豆茶。要想效果好,平时还要多运动,因为出汗也是很好的祛湿排毒的办法
你好,我也是每到夏天就会经常皮肤痒,湿气重,我经常吃的就是红豆薏米粥,红豆主要去湿,绿豆是清热的,所以红豆薏米粥会对你有所帮助,希望我的答案也会对你有所帮助!  从中医理论而言,“湿”的一种征兆。体内有了湿气,气血不畅,也是一种失调,需要通过各种食补或者药疗来“祛湿”。  祛湿类食物有促进水湿排出的作用,宜于治疗湿症。  1.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宜与米醋同食。  2.冬瓜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3.蚕豆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4.赤小豆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5、薏苡仁(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6、玉米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  7.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热症、阴虚症忌食,不宜久煮。  下面介绍几种健脾去湿食疗偏方:  1.薏米红豆粥,它的功效主要就是祛湿,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非常适合夏季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既能当饭吃,还能当茶喝,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的做法:薏米和红小豆按2:1配好(大约数就可以啦)。把薏米和红小豆洗净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用猛火煮开,改慢火煮至薏米烂熟即可。喝的时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红糖。  有人说熬薏米红豆粥的时候,加一把大米,味道更美。我劝你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大米含有湿气,而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2.参芪粥健脾祛湿  做法是: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100克。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除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夏季带来的身体不适。建议可以在粥中加点荷叶,其芳香的味道能够醒脾化湿、开胃。  需要注意的是,党参和黄芪是补气的药物,冬季进补时使用更为妥当。如果气虚、乏力的症状不是十分明显,最好在粥中少放一些,避免上火。  3.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  功效:补脾、利水、消肿,其作用为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  生鱼一条、宰净,冬瓜(连皮)500克,赤小豆60克,葱头5个,煲汤,不放盐。  4.萝卜莲子猪舌汤  功效: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去湿困。  萝卜750克、莲子50克、苋实25克、蜜枣3个、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必修课一:内湿关键养脾胃  在中医理论中,引起人体产生疾病的“湿”主要指内湿。中医认为,这种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也测不出来的“湿”,和我们的消化功能密切相关。每天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新陈代谢,便产生不少湿邪毒素,如果脾胃运化功能好,这些湿邪能通过大小二便排出体外,但一旦脾胃功能变得虚弱,湿就滞留在体内,成为一种诱发疾病的因素。这正是中医所谓的脾“运化水湿”功能的含意。身体虚弱引起脾胃虚弱,暴饮暴食,过多油腻、甜食等超出脾胃所能正常运化的范围,水湿就内停在我们的脏腑,湿疹之类皮肤病正是内湿的外在表现。  家庭作业:管好嘴巴  无论是产生“内湿”的原因,还是影响脾胃功能的因素,基本上都和食物有关,因此管理好自己的饮食是除内湿,隔离皮肤病的关键。可能产生内湿的食物包括榴莲、菠萝、芒果等水果,以及油肥甜腻的食物,这些食物有的能困湿,有的则比较伤脾胃影响水湿运化;而健脾化湿的食物中药则包括土茯苓、苡米、淮山等。不少广东人有用这些中药煲汤的习惯,这值得肯定,因为这正是在湿气天预防皮肤病发生的好办法。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不确定自己或者家人身体是不是“湿”,最好还是先让专业中医师帮忙判断。  必修课二:外湿不忘清环境  吃一样的东西,有的人容易动湿气而引起皮肤病,那可能是脾胃体质不同引起的反应不同;而同一个人遇到湿热天气而使湿疹等皮肤病发作,那就是外湿引起的问题。所谓外湿,即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潮湿天气。中医理论认为,内湿跑到身体外是化湿而不引起外湿,但外湿入侵人体则会产生内湿。所以防止湿气引起的皮肤病,保持居住等环境干爽也相当重要。  家庭作业:隔离湿气  湿气大、阴雨天的时候,最好不要常开窗,不过还是要注意室内通风,不少家庭空调机有抽湿效果,可以适当开一下,或者可以使用专业抽湿机;如果居住环境实在太过潮湿,湿疹之类皮肤病又很厉害,那想办法换个房子也是可以考虑的;宁可穿脏一点的衣服,也不要勉强穿不干的衣服免得诱发你的皮肤病;淋雨湿脚之后请及时擦干,脚气也算是湿气引起的皮肤病之一。  必修课三:谨防小玩意作乱  在广东,天气再暖一点的四五月份,不少人身上会长一粒粒红色的小疹子。专家说,这很有可能是丘疹性荨麻疹,这是因为你刚刚从橱柜里拿出的草席竹席出了问题。去年夏天留下的汗迹夹杂着螨虫跳蚤细菌一起生长,小玩意一叮咬皮肤,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就出现一大片瘙痒的红疹子。此外,春暖花开的季节,花花草草中存在的不少细微花粉,可能通过呼吸道等各类腔道进入人的身体,也是导致春季皮肤产生过敏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作业:晒太阳  怀疑自己是花粉过敏引起皮肤病者,最好远离可能引起过敏的花草,此外,适当体育运动锻炼等是增强体质的好办法。而小跳蚤螨虫叮咬引起荨麻疹的人,则要检讨一下你的居住卫生,夏天用完的凉席,冬天用完的被子,在存放入柜子和使用前,一定要清洗并在阳光下晒一晒,防止虫卵和细菌生长。此外,凉席和被褥在使用期间,最好也能过一段时间清理和晒太阳,除了杀菌,也还能除去人体在这些床上用品上留下的湿气,以免皮肤因自己的皮肤而得病。  链接  这些皮肤病与湿气有关  虽然身体有湿气者很多都表现为皮肤病,但并非所有皮肤病都与湿气有关,因为中医理论中侵蚀皮肤的外邪除了湿,还包括风、热、寒等。以下是春季最常见和湿气有关的几种皮肤病。  湿疹: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春季潮湿天往往多发。西医认为这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则着重从湿气入手寻找其病因。所以在治疗方式上,西医多用抗过敏的药物以及止痒的外用药,而中医处方除了除湿的药物还往往加了一些健脾的中药。湿疹本身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急性的皮疹表现多多,可能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和结痂等。急性者容易转成慢性,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带状疱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现代医学则证实这是因为人体受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当身体劳累、或患上消耗型慢性病时,本病开始发作,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蛇缠身”、“缠腰火丹”等,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60%,此外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民间传说这种疱疹绕腰部一圈即有生命危险,是不可信的。不过医生还是建议患者在尚未出现疼痛时,及早就医确诊。  脚气:很多人脚气的问题在春夏加重,秋冬减轻。中医也称之为脚湿气,西医则认为这种病主要是靠人体分泌汗液来生存和繁殖的霉菌引起的。人体脚趾间部分湿气平时很难散发,就为霉菌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脚气表现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主要表现是脚底皮肤干燥、粗糙、变厚、脱皮、冬季易皲裂;湿性主要表现是脚趾间有小水泡、糜烂、皮肤湿润、发白、擦破老皮后见潮红,渗出黄水。两者都具有奇痒,也可两者同时存在,反复发作。治疗一般首先外用疗法,饮食注意健脾胃化湿,或者摄取稍多的的维生素b1也有利于疾病恢复。
最常见的就是红豆,薏米煮水喝

文章TAG:祛湿平时吃什么好食物祛湿  平时  吃什么  
下一篇